2005年6月2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期待“查分经济”早日寿终正寝
高志国

  高考终于结束了,成绩揭晓指日可待。围绕这一独特的信息资源,各方已展开角逐。比如广东、浙江等省份,一些地方的高考查分热线已开通,考分不是还没出来吗?不要紧,考生及家长们可以通过热线和短信进行预约登记,如果考分到达将会在第一时间里通知(6月19日《宁波晚报》)。
    与此相比,另一条耐人寻味的消息是,江苏省南京市的考生今年从168声讯台查分终于不用再交1元/分钟的信息费了,收费只收市话费(6月17日《南京日报》)。
    高考查分只收市话费,与往年及其它省份的做法相比,笔者以为南京电信此举是个不小的进步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笔者从来就不赞成查分收费。高考成绩首先是高考考生自己“创造”出来的,高考信息并不专属于有关部门。有关部门因为管理职责而在一定时间内独占这一信息资源,但并不具有“产权”。而有关部门与电信部门联手推出的有偿查分服务,本质上是信息资源的经营,是基于利益的交易行为。
    对此,很多人纠缠在该收多少钱、是否暴利等细节上,其实,这并不是问题的核心——它压根儿就没权利大收特收;“有关部门对信息进行了整理加工,所以可以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”的说法,也站不住脚。若照此逻辑,政府下发个文件是不是也该收点“成本费”呢?
    考分信息部分垄断经营,从公共信息传播成本来讲,很有些“反公共信息”高效传播的特征,带来的是社会运行成本的大幅增加。在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发达的今天,查分方法很多,高考成绩应该同时在多个信息平台免费发布,让需要的人自己选择最合适的方式。
    目前流行的信息运营商参与信息发布,并进行商业性运作,笔者并不反对,因为它可以作为正式发布渠道的有效补充。如果声讯企业在竞争中能引入现代企业营销理念,最终以公益形式发布全免费的高考成绩信息,相信也不会久远。可是在背后,由于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始终握着考生分数作为赢利性交易的筹码,从而影响了低成本、大范围的免费查询方式的孕育和发展,这点倒是值得关注和警惕的。